日日西湖图里游,何须展卷證风流。石门恍似相传语,异地还当藉此不。V.8.61.97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APP下载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王凡
为引领广大退役军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自贡市贡井区结合全市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试点相关要求,以“学、思、践”为要领,增强退役军人党员在基层党组织中的组织力和引领力,树立良好示范形象。
学理论,“全覆盖”常抓思想教育。组织辖区退役军人党员通过系统学、原文学、透彻学,紧跟学习要求,提高站位和认识。线上推送学习资料,随时随地为思想“充电”。由基层党组织书记抓总,建立退役军人党员微信群,实现全覆盖,开展线上学习。制定退役军人老龄化党员管理措施,开展送学上门,为行动不方便的退役军人老党员送去“精神食粮”,让每名党员在理论上“不漏学”、在学习上“不缺课”、在思想上“不掉队”。全区基层党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党员教育活动累计141次、红色宣讲活动5次。
思民忧,“征民意”办好群众身边事。居住在城市社区的退役军人党员参与到城市社区网格建设,充实到网格治理工作力量中;在机关事业单位退役军人党员立足工作岗位职责,走好群众路线,进一步强化群众导向、问题导向、责任导向,通过省厅开展的办好“退役军人最期盼的10件事”活动,开展走访活动,征集社情民意,进行群众问题征集排查、沟通化解,受到人民群众的广大好评。
践使命,“重实践”当好勤务员。积极发动退役军人党员带头参与辖区环境卫生治理、小区秩序维护、基层治理品质提升等工作。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背街小巷、后山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中展现身影;提升服务管理意识,积极参与小区业委会管理等服务群众工作,带头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展现退役军人良好精神风貌和能力素质。今年以来,贡井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参加了迎接老兵光荣返乡、社区基层治理、地质灾害避险综合应急演练等各项公益活动293人次。
日日西湖图里游,何须展卷證风流。石门恍似相传语,异地还当藉此不。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港口码头机器轰鸣,项目现场工人紧张施工……龙年伊始的泸州,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作为长江出川的最后一道关口,泸州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同时,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强治理 守护一江清水出川
春节刚过,泸州市合江县合龙溪喻嘴河片区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和生态价值实现项目就正式复工了。项目负责人陈亚利每天都穿梭在现场,督促同事们做好安全检查。
据陈亚利介绍,合江县合龙溪喻嘴河片区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和生态价值实现项目位于赤水河下游左岸二级支流合龙溪尧坝镇河段,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项目,计划投资6002万元,将实施生态廊道建设、生态护坡建造、河道清淤疏浚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整治、雨污管网建设等工程。
“项目2022年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生态廊道基础施工2450米、生态廊道及护坡镇脚施工3010米、河道清淤疏浚1.5公里,新建污水管网750米。”陈亚利说。
“2018年至2023年,泸州市共有16个项目获得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泸州市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科科长李金晴表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项目对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合江县合龙溪喻嘴河片区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和生态价值实现项目为例,项目建成后,将有效保障合龙溪喻嘴河片区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和水源水质,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恢复该水域功能,实现河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长江泸州段出川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实现一江清水出川。
扬优势 通江达海联通世界
这几日,在泸州市纳溪区石龙岩码头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忙着对陆域部分仓储区域的场地进行平整。作为泸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石龙岩码头水工部分的建设已接近尾声,设备陆续进场。“目前已安装了一台45吨的门座式起重机,剩余起吊设备将在3月后陆续安装完成。”泸州港华石龙岩码头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万维介绍,目前码头建设已转入验收前的准备阶段,力争7月开港。
“石龙岩码头是泸州市高水平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载体。”泸州市航务管理局综合科工作人员彭双介绍,石龙岩码头具备水公铁联运优势,近期主要服务纳溪石龙岩商贸物流园粮食、矿建材料、工业原料等大宗货物运输,与后方产业园区实现联动发展,带动周边小散码头共同发展。“待进港铁路建成后,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石龙岩码头将进一步发挥泸州港主要港点优势,成为泸州港又一大宗货物集散中心。”
依托136公里长江黄金水道,泸州在港口航运方面优势突出。2023年7月,泸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建设名单。以此为契机,泸州不断扩大通江达海的版图。
去年12月,西部陆海新通道隆黄铁路新建叙永至毕节段建成通车,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在泸州实现无缝衔接。
今年1月12日日日西湖图里游,何须展卷證风流。石门恍似相传语,异地还当藉此不。,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列首列在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发车。与之前南向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需绕道重庆相比,该班列走隆黄铁路到钦州港,进一步压缩了运输时间,节省运输成本。
2024年,泸州将进一步完善泸州港重大件、滚装、客运等功能,高质量打造“一港五区多副”系列作业区,全力创建绿水绿航样板市,助力泸州高水平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彭茜、刘明霞)
日日西湖图里游,何须展卷證风流。石门恍似相传语,异地还当藉此不。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从酥油灯到电灯,从光伏电到大网电,从牧业乡到电气化……一个与电有关的生动故事,在高原大地流传。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盼望电网修到我家乡,像一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吉祥……”卓玛的歌声穿透稀薄的空气,在团结峰下回响。
团结峰下,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输电专业施工人员正在开展苏里35千伏输变电工程组塔安装工作。许小萍摄
牧歌悠扬,牧草青青。
卓玛是半年前从海北州祁连县央隆乡轮岗到海西州天峻县苏里乡幼儿园的。央隆到苏里,中间隔着海拔4300米的夏尔格雪山,山上的羊道是两乡之间的唯一通道。
2023年10月,苏里乡大电网延伸通电工程开工了,这是国网青海电力持续实施农村牧区电网巩固提升、全力服务乡村振兴的年度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共建设132基铁塔、架设35千伏线路40余公里、新建一座35千伏变电站。
9月28日,映衬在团结峰(祁连山脉最高峰)下的苏里35千伏输变电工程输电线路。李逸飞摄
伴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这条羊道被重新开辟。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分界点的五个山垭口处,电网建设者们作了防滑坡和防石头滚落的隔离措施,在这里最先架起了铁塔。
卓玛回家的路更近、更安全了。苏里幼儿园只有7名孩子,卓玛既是老师也是阿妈。教室里从9月份就生起炉子,一直要到次年6月。教室外的两块光伏板已运行了近十年,远不如当初那么亮眼。
下课了,卓玛带着两个男孩去打水。因为光伏电带不起电泵,只有乡卫生院才有自来水。居民们隔三岔五开着三轮车来这里打水,一次打上三四桶,够人畜共饮一周。
“如果通了大网电,我最想给孩子们上一堂科学课,告诉他们电是咋回事、从哪里来的。”卓玛的眼睛亮晶晶的,仿佛有光在那里。
9月29日,随着大电网的到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苏里乡卫生院内的光伏电板将成为历史。李逸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