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表千年,遗蜕可闻元鹤语;孤山一角,暗香先返玉梅魂。V.5.90.86(官方)网站/网页版登录入口/手机APP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因其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小、工期短、队伍乱,管理存在盲区等因素,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为破解安全监管难题,合肥市深入研究、多管齐下,加强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管理水平,严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建章立制 为小散工程监管“开良方”
小散工程,指按规定无需办理、免予办理或无法办理施工许可审批的小型建设工程;零星作业,是公共区域内非工程建设类作业活动的简称。
据统计,2021年以来,合肥市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事故数、亡人数占非道路运输类生产安全事故的比例均超30%,加强该领域安全监管势在必行。
今年,合肥市安委办会同10部门出台《合肥市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生产纳管试行办法》,为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监管问题开出一剂良方。
明确责任 织密安全管理防护网
根据《合肥市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生产纳管试行办法》,合肥市将未纳入监管体系的建设活动全面纳管,乡镇属地建立村、社区巡查为主,物业服务企业巡查为辅,以及属地管理和行业督导相结合三项原则织密网格监管。
纳管工作开展以来,合肥市通过明确各方职责,压实主体责任,对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实行无盲区管控。纳管办法要求,小散工程建设单位须依法与生产经营单位签订各自相关安全条约,做好统筹管理、定期检查、督促问题整改,张贴信息登记回执、风险告知书并检查现场;零星作业业主要督促特种作业人员按规定持证、落实安全条规,对涉及临边、拆除、吊装等作业采取安全措施和隐患排查;施工单位须加强管理,排查隐患、纠正违法,编制危险性高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建立安全例会制度、加强培训,严格落实对水电、油气管线等安全保护,为工作人员配备意外保险和防护用品等。
针对零星作业“小、散、多”的特点,合肥市从信息登记、信息登记核查、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审核进入施工现场四个环节规范纳管工作程序,通过推出信息登记服务、安全提醒告知、安全宣传警示、日常安全巡查、隐患排查治理等步骤加强网格监管,显著提高责任主体“提前预防、规范操作、积极整改”的安全意识。
靶向发力 让安全生产“无死角”
实施纳管以来,合肥市将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纳入志愿者服务事项,发动群众群防群治、排查上报隐患线索,开发“合肥市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信息登记系统”,推动实现小散工程安全生产备案、隐患治理上报信息化华表千年,遗蜕可闻元鹤语;孤山一角,暗香先返玉梅魂。,实现信息共享、跟踪督办智能化和自动化。系统上线后,各市直部门、各属地政府逐步启动试用,截至目前,已登记信息5600余条。
针对当前全市零工市场灵活就业人员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城乡建设局联合从零工市场和用工企业着手,规范灵活就业人员安全监管和教育培训,普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素质能力华表千年,遗蜕可闻元鹤语;孤山一角,暗香先返玉梅魂。,为创建安全生产环境提供坚实保障。目前,全市5个零工市场均建立管理制度,并向灵活就业人员发放安全生产提示单(小常识)962份,登记入场招工单位信息371家,开展集中安全生产教育5场。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征集59个涵盖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警示教育视频,在市城乡建设局官网发布,累计观看量11261余次华表千年,遗蜕可闻元鹤语;孤山一角,暗香先返玉梅魂。,并将有关安全教育视频在零工市场进行播放,将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此外,全市各地、各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和网站、新媒体以及户外视频、楼宇电视,刊播《合肥市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生产纳管试行办法》以及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宣传海报、视频,开展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生产工作专项培训,严格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专项检查,全面加强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宣传培训工作,着力增强从业人员“我要安全”意愿,引导形成依法依规、照章操作的行为习惯。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丝毫不能放松。下一步,合肥市将不断完善纳管工作机制体制,继续探索因地制宜的监管模式,加大统筹推动和协调督导力度华表千年,遗蜕可闻元鹤语;孤山一角,暗香先返玉梅魂。,持续推进全市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生产工作走深走实,巩固提升治理成效,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孙玲)
华表千年,遗蜕可闻元鹤语;孤山一角,暗香先返玉梅魂。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人民网西宁9月13日电 (记者张莉萍)9月13日,记者从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青海将绿色算力领域重大科研项目,纳入“揭榜挂帅”“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等试点范围,给予500万元—1000万元经费支持。
据青海省科技厅厅长陈永祥介绍,2021年,省科技厅制定印发《青海省科技计划揭榜挂帅制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青海省“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管理办法(暂行)》。3年来,支持省级科研专项经费3000万元,实施“盐湖老卤制备无水氯化镁关键技术”“盐湖无水氯化镁电解关键技术研究应用”2个“揭榜挂帅”项目,成功突破了困扰青海20余年未攻克的氯化镁脱水这一世界性难题;聚焦高原草业、藏羊繁育、油菜育种、马铃薯培育和盐湖资源利用等领域,投入省级科研专项经费4600万元,先后支持9位帅才科学家采取自主选题、经费包干的方式实施科技项目。
“今年我们在将绿色算力领域重大科研项目纳入年度科技计划指南的基础上,以‘揭榜挂帅’方式启动实施‘青海省绿电溯源与异构算力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重大科技项目,通过科技任务集聚创新人才。”陈永祥说道。
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企业(绿色算力领域)在青海建立的独立法人研发机构或创新平台,分别给予500万元、400万元、300万元一次性科研经费奖励。
依托青海独特的高原资源和能源禀赋,结合青海产业技术创新需求,正在积极培育各类500强企业在青海设立相关创新机构和平台华表千年,遗蜕可闻元鹤语;孤山一角,暗香先返玉梅魂。,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龙头领军企业的创新引领带动作用。
青海省科技厅每年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考核评价,对考核位列前15%的优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每家给予50万元的奖励支持。“十四五”以来,已累计评选出30家优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兑现奖励经费1500万元。
华表千年,遗蜕可闻元鹤语;孤山一角,暗香先返玉梅魂。本文转自:西海都市报
本报讯(西海全媒体记者 彭娜)来自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好消息,截至2023年底,全省电商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98%,我省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工作入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方塑料污染治理典型案例。
随着电子商务、网络零售和快递业持续快速发展,快递包装物的大量使用和废弃资源给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在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积极做好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是邮政快递行业绿色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省践行“三个最大”省情定位、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必然要求。
过去3年,我省邮政快递行业坚持以可循环、能回收、易降解为导向,有序推进邮政快递业绿色转型工作,快递包装无害化目标基本实现,快递包装“瘦身”明显,废纸箱回收和再生利用率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我省电商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8.06万个,回收复用瓦楞纸箱562.78万个,建成绿色网点139个、绿色分拨中心9个。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8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行动方案的通知》,重点从快递包装减量化专项指导、电商平台企业引领、快递包装供应链绿色升级等7个方面提出重点行动任务。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邮政管理局等7部门制定印发《青海省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行动工作举措及任务分工(2024—2025年)》,为提升快递包装标准化、循环化、减量化、无害化水平,综合考虑产业发展阶段、治理环节、责任主体等因素,围绕快递包装“绿色革命”新理念、持续推动快递行业规范管理、培育打造快递包装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模式等研究制定7个方面28条具体工作举措,着力突出快递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坚定不移推动邮政快递业环境污染治理责任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