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平未沉湘,杜甫犹客蜀。千古只一室,幽栖景芳躅。萝径人迹稀,吾书吾还读。V.7.78.42-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张玉峰
“关键核心技术是讨不来、要不来的,只能靠努力奋斗,用勤劳的双手做出来。”
“自己虽然双目失明,但立志用勤劳的双手,与残疾人兄弟姐妹一起去追求梦想。”
……
春为岁首,向上而行。3月8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正式开启。
6位来自科技、经济、农业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用铿锵有力的精彩作答,讲述履职故事,展现人大代表的使命与担当。
追光路上,创新希望
时针落向8点,两名院士代表走向通道接受现场记者提问。
“让追光少年都拥有光明的未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范先群率先作答。
“我和团队聚焦眼恶性肿瘤的研究,建立了眼动脉超选择介入化疗技术,实现了保生命、保眼球、保视力。”范先群说,将以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已任,持续关注青少年眼健康问题。
追光,不只是看得见的光明,还有充满无限希望和可能。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的回答饱含激情。抢占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是他书写的“追光”故事。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重要动力和支点,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落点,两者互促互融。”陈军分享了一个喜讯:他的团队已研发出400瓦时每公斤的新型固态电池样品屈平未沉湘,杜甫犹客蜀。千古只一室,幽栖景芳躅。萝径人迹稀,吾书吾还读。,比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300瓦时每公斤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超出30%。
陈军信心满满地告诉大家,未来一到两年,团队要研发突破600瓦时每公斤的固态电池,充一次电,就可以让电动汽车跑1000公里以上。
逐梦途中,精彩纷呈
“大家好!”当主持人介绍完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残联兼职副理事长王永澄的身份后,他的这句问候清脆响亮。
5分钟时间的作答,嗓音一直洪亮。作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的唯一盲人代表,王永澄感慨地说:“过去一年,我走进人民大会堂,投下庄严神圣的一票;我提出的为残疾学生提供大字版教材的建议,被立法机关采纳并写入法律……”回忆起温暖时刻,他仍激动不已。
“我虽双目失明,但立志用勤劳的双手与残疾人兄弟姐妹一起去追求梦想。”王永澄向阳而生的话语充满力量。
逐梦路上,故事同样精彩。
“一次开会遇到失去双臂的退伍老兵,我萌生了用科技帮失去肢体的残障人士恢复正常生活的想法。”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黄立自豪地说,目前国外的脑机接口芯片只能做到3000多个通道,而且是单向屈平未沉湘,杜甫犹客蜀。千古只一室,幽栖景芳躅。萝径人迹稀,吾书吾还读。,而我国可以做到65000通道,是双向的,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未来还可以通过脑机接口对外部设备和计算机实现控制屈平未沉湘,杜甫犹客蜀。千古只一室,幽栖景芳躅。萝径人迹稀,吾书吾还读。,能使盲人复明,对记忆进行存储等。”答完问题,黄立主动上前,搀扶王永澄离开通道。
“智慧”种地,巾帼风采
3月8日,恰逢“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两位女代表走上了当天的“代表通道”。
“请问韩凤香代表,种好黑土地、多打粮,带领群众致富方面有哪些经历和体会?”一名女记者问道。
“作为一名东北新农人,在黑土地上推广新技术、新理念,乐在其中。”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梨树凤凰山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如是说。
回乡务农,在成功推广秸秆覆盖还田的“梨树模式”后,韩凤香让村民们见识到了“智慧”种地的成效。
“从大型播种机到收割机,再到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机,新装备在黑土地上广泛应用。”韩凤香欣喜地介绍,合作社服务带动周边9个村800多户农民,2023年实现粮食总产量2000多万斤,合作社也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
听到韩凤香的这番话,站在一旁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绿农兴云合作社理事长岳巧云频频点头。
紧跟时代步伐。岳巧云在合作社管理中开展了“互联网+大桃”的电商营销模式,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然而,一次销售桃子被拒收的经历屈平未沉湘,杜甫犹客蜀。千古只一室,幽栖景芳躅。萝径人迹稀,吾书吾还读。,让她认识到种植科学和规范的重要性。
“组建大桃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队,开启了绿色植保、防控、套袋等多项标准化种植。”岳巧云坦言,乡村振兴的未来在科技。短短三年时间,这项规范化服务让3000多户果农受益,增收2500多万元。
……
“祝姐妹们节日快乐!”“健康美丽!”镜头前,两位女代表手拉手,一同送上节日祝福。她们的履职故事,还在精彩书写。
屈平未沉湘,杜甫犹客蜀。千古只一室,幽栖景芳躅。萝径人迹稀,吾书吾还读。大皖新闻讯大雪来临,记者探访高架和人行天桥注意到屈平未沉湘,杜甫犹客蜀。千古只一室,幽栖景芳躅。萝径人迹稀,吾书吾还读。,南北一号高架(南)南二环入口可正常驶入,车辆均缓慢安全通行。在王卫人行天桥上,上下台阶铺设了麻袋防滑。
包河区市政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为保障市民通行顺畅,已持续在多个人行天桥、下穿路段进行铲雪等工作。
环卫工孟女士告诉记者,她早上4点半左右到达工作地点,将王卫人行天桥的积雪扫除后,铺设了防滑麻袋。“雪天要注意防滑,特别是老年人。”
大皖新闻记者 赵琳 摄影报道
编辑 许大鹏
屈平未沉湘,杜甫犹客蜀。千古只一室,幽栖景芳躅。萝径人迹稀,吾书吾还读。1月13日,德州天衢新区长河街道召开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街道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工作任务,进一步动员街道党员干部统一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奋勇拼搏,全力推进长河街道经济和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兴主持并讲话,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宋志国对2023年街道工作进行总结并就做好2024年工作作部署安排。
2023年长河街道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强化责任,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高质量完成搬迁安置、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任务,各项工作实现了破题攻坚。
会议强调,2024年街道工作要做好“四篇文章”。一要奋发有为,做好“干”的文章。天衢新区建设步入全面提速发展的关键期,长河街道要借势新区发展东风,把实干勤政落在实处,全面增强扛旗争先意识,谋求眼界、状态、格局“三大突破”,在比学赶超中全力提速带动整体跃升。二要创新举措,做好“进”的文章。要按照新区“七大任务,三大攻坚”部署要求,埋头苦干、稳中求进,各项工作都要有新突破,实现争先进位。三要加大力度,做好“合”的文章。全体同志要密切协作,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协同作战格局,加速融合,凝聚合力,保障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四要守住初心,做好“廉”的文章。要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制度,把深化制度建设的要求贯穿于工作全过程,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
新的一年,街道全体同志要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在推动新区发展实现新跨越中展现长河作为!在助力新区发展创造新辉煌中彰显长河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