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声亦非色,宜视复宜听。一道界开白,两峰相对青。溅崖犹磊落,汇浦自清泠。何异临川上,尧思即孔庭。V.3.54.38(体育)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焦广超 通讯员 海龙)为持续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有效运行,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近日,唐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考核组对唐河县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双重预防体系进行考核验收。
考核组按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标准,通过查阅资料、抽查问询、现场检查等方式,围绕该院双重预防体系组织机构、体系文件、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对该院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此次双重预防体系专项督导检查是对唐河县卫校附属医院整体安全生产工作的一次大型检阅。唐河县卫校附属医院将以此次督导为契机,认真梳理委安全办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逐条细化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强管理,确保医院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持续向好。
【编审:钟乾伟】
非声亦非色,宜视复宜听。一道界开白,两峰相对青。溅崖犹磊落,汇浦自清泠。何异临川上,尧思即孔庭。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毕京津
韩旭洲摄
“真的是焕然一新呀!”近日,河南开封火车站,刚出站的陈先生语气中充满惊喜。
1月1日,经过235天的连续奋战,开封车站改造工程正式建成投用,这座位于陇海线上的“百年老站”以崭新的面貌笑迎八方旅客。
“开封车站承载着开封人太多的记忆和情怀”。作为一个在开封居住了四十余年的“老开封”,陈先生说。
开封车站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始建于1909年,历经百余年历史,分别于1977年和2003年先后进行了2次重建。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非声亦非色,宜视复宜听。一道界开白,两峰相对青。溅崖犹磊落,汇浦自清泠。何异临川上,尧思即孔庭。,百年老站开封车站原站房已不能满足人民的出行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重建开封火车站势在必行。
新的开封车站站房于2023年1月17日实质性开工,2023年5月10日,开封车站暂停办理客运业务,站场改造工程施工正式进入全面攻坚。站房主体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屋面为钢网架结构。站房设计方面采用极具开封地域文化特色的宋代建筑风格,内部装饰也融入了开封特有的文化元素,如售票大厅和二层扶梯处的壁画为中国四大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功能方面,新的开封车站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老站房的将近3倍,最高聚集人数为1200人,远期高峰小时发送量为5200人,为大型客运专线铁路旅客站房。旅客进、出站流线设计也采用更加合理的“上进下出”模式。内部装修考究,功能完备,设施完善,可以满足旅客出行的需求。
为按期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项目建设指挥部与各参建单位紧密配合,指导编制施组大纲,严格审查施工方案,特别对开封车站改造施工进行了充分深入的调研论证,对改造施工可行性方案进行了充分讨论,严密部署封闭期内站台破拆、风雨棚改造、管线电路迁改、天桥地道架设顶进等多项建设任务,根据开通目标,倒排工期,动态调整施工组织方案,24小时连续施工,昼夜鏖战;组织各参建单位每日召开现场施工推进协调会,及时协调解决现场存在的各项问题;强化施工包保,加大施工现场检查频次,坚持问题导向,对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跟踪落实整改,为工程安全有序推进、按期建成投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胡豫青摄
为更好服务全国各地来到古都开封的旅客,于10月底成立了设备筹备组、基建筹备组、整章建制组、应急处置培训组等四个行动小组,分别针对开站前的设备准备、水电消防等基建准备、规章制度的补强完善和学习培训演练等重点开展工作。开封车站副站长张祺介绍说:“针对开站后的新变化,我们组织动集列车、旅客滞留、非正常情况等应急演练,对职工培训和应急演练达120学时,同时结合2024年一季度运行图车站每日接发列车达68列的特点,我们加强干部盯控,加强客运组织,全力保障车站安全有序运行。”
元旦假期期间,升级改造后的开封站站房投入使用。新建开封站站房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最高聚集人数为1200人,远期高峰小时发送量为5200人,每日办理旅客列车73列,可通达北京、天津、沈阳、长春、上海、南京、杭州、厦门、深圳、西安、成都等全国多个大中型城市;旅客进出站流线设计采用更加合理的“上进下出”模式,站内设置3个安检模块(包含6条安检通道)、16部客运电梯、4个人工窗口和11台自动售取票机,方便旅客快速乘降、购取票出行。(毕京津 时岩)
非声亦非色,宜视复宜听。一道界开白,两峰相对青。溅崖犹磊落,汇浦自清泠。何异临川上,尧思即孔庭。渔船更智慧,渔业延链条——
澳角村做好“海”文章(新春走基层)
渔船靠岸非声亦非色,宜视复宜听。一道界开白,两峰相对青。溅崖犹磊落,汇浦自清泠。何异临川上,尧思即孔庭。,渔获满舱。
“兰花蟹运上海,虾蛄发福州,石斑鱼在广东最受欢迎。”临近春节,福建漳州东山县澳角村的“鱼把头”沈珠钦更忙了,一辆辆水产运输车整装待发。
“去年10月,总书记来到澳角村,鼓励我们要发挥火车头作用,带领乡亲们做好‘海’的文章。今年的新年贺词里,总书记又点赞‘东山澳角村渔获满舱’。”澳角村驻村第一书记许宇宁说,“总书记的嘱托,让我们干劲更足了。”
“海”的文章怎样写?
捕鱼船,设备持续更新。
从木船到大马力钢质船,再到智慧渔船,“出海一趟,收获10多吨,能挣十几万元,比开木船时翻一番。”村里“船老大”沈志超笑言。
驾驶舱前,屏幕一字排开,沈志超自豪地介绍——导航仪提前设定路线,大雨雾天,渔船稳稳回港。北斗导航系统记下捕捞点,哪儿鱼多就导到哪儿。雷达“眼尖”,小船、暗礁看得清。探鱼仪能透视到海面下几十米,鱼群变密,波段颜色跟着变。电视屏能看到船舱和甲板,方便指挥协调。驾驶操作屏有经纬度、耗油量,渔船情况摸得“门儿清”。
如今,澳角村拥有大马力钢制拖网渔船88艘、近海作业渔船546艘。聊起新生活,展望新光景,乡亲们越说越有劲。
产业兴,三产步步升级。
养殖池里,捞出一块黑色四角砖,绿松石般的鲍鱼苗满满吸附。养殖大户黄黎聪说:“这是绿盘鲍鱼苗,能长得比手掌还大。”以前大个头鲍鱼多是国外品种,找种源、学技术,用了5年多,国产品种保种育苗在这里成功量产。
直播间里,渔获正从海边“游”到锅边。村民林湖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从凌晨“错峰”带货,到14个主播轮番“上阵”、10多个快递员打包发货,一个账号带动15万单销量,销售额超900万元。
“把电商‘流量’变成民宿‘留量’。”林湖斌趁着热乎劲开了民宿,13种房型38个房间,游客一条龙体验渔家风情。
“一产优,全村高科技养殖场145家;二产强,水产品加工企业38家,加工水平再升级;三产旺,117家电商带动600多人就业,2024年电商销售额超3.5亿元。”村委会副主任盛来顺说。(人民日报 记者 王浩 施钰)【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