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一笔更书之,化石依然守墨池。不负主人合如是,山阴道士未应知。V.3.20.27-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近日,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对持续做好居民医保筹资、巩固提升医疗保障待遇水平等工作做出安排。
为积极适应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医疗消费水平持续提升的形势,巩固提高居民医保待遇水平,《通知》明确,2024年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居民医保参保缴费补助力度,同时居民个人缴费增幅适当降低,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分别较上年增加30元和20元,每人每年分别不低于670元和400元。这是自2016年以来个人缴费新增标准首次低于财政补助标准。在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医疗消费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合理提高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标准是巩固提升待遇水平和确保制度平稳运行的客观需要。此外,《通知》还要求同步优化大病保险筹资结构,强调各级财政补助按规定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不得挤占、挪用。
在居民医保待遇保障方面,为切实增强群众参保获得感,《通知》明确要求稳步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增强大病保险精准保障能力、加强居民医保生育医疗费用保障。一是继续巩固住院待遇水平,稳步提升门诊保障水平,全面推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政策落地落实。二是合理确定大病保险起付标准、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大病患者高额医疗费用精准保障。三是将产前检查费用纳入门诊保障,合理提高住院分娩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水平。《通知》特别强调推动制度政策规范统一,要求各省组织开展医疗保障待遇清单三年行动方案“回头看”,积极稳妥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按照国家明确的方向探索连续参保激励约束措施,同时逐步统一集中征缴期。
为扎实做好过渡期后半程巩固医保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通知》要求抓好医保综合帮扶政策落实,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工作,确保两类人员参保率不低于99%。一是按规定落实好医疗救助分类资助参保政策,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度提高定额资助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加大倾斜救助力度。二是常态化开展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进一步强化信息共享和部门间工作协同,积极引导慈善等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保障。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对居民医保连续参保人员和零报销人员的大病保险待遇激励机制。《通知》要求各省,按照国家明确的方向对连续参保人员设置相应的激励措施并严格执行。
连续参保激励,即连续参保满4年,之后每连续参保1年,可以享受连续参保激励,按照规定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零报销激励,即当年基金零报销,次年可享受激励,按规定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两项措施独立设置,均自2025年起执行,符合激励条件的,均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每次提高均不低于1000元,大大高于个人缴费的400元。如果当年发生了大病报销并使用零报销奖励额度,虽然第二年重新计算零报销激励额度,但不影响连续参保激励。对于连续参保激励,即使居民参保人断保,虽然连续参保年数重新计算,但连续参保激励额度一直保留。
爱之一笔更书之,化石依然守墨池。不负主人合如是,山阴道士未应知。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媛媛 通讯员赵金珊)目前,卫星路(西山路-景一路北侧)综合管廊工程已全面完工。与其他综合管廊不同,该综合管廊设为五舱,并单独设置了雨水舱。
2023年12月29日,记者在卫星路(西山路-景一路北侧)综合管廊看到,该综合管廊共分为五舱:燃气舱、电力舱、综合舱、雨水舱、污水舱,电力舱内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110KV电缆已入廊,该公司已对入廊的线缆进行运营维护。
管廊内还布设摄像头和各类传感器,如同人的“眼睛”和“鼻子”,可将各类数据实时传回监控中心,每个舱的湿度、温度、氧气浓度都会在综合管廊智慧管理平台显示。
城投(集团)乌鲁木齐地下综合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春杰介绍,卫星路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充分践行了海绵城市理念,管廊内分别设置了雨水舱、污水舱,对进入管廊内的雨、污水进行收集储存再利用。综合管廊是百年工程,对抗渗、防水性要求都比较高,在施工过程中,也采取了很多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据悉,卫星路(西山路-景一路北侧)综合管廊工程由城投(集团)乌鲁木齐地下综合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工程起点在西山路与卫星路十字路口,沿卫星路经过克拉玛依西街,终点至卫星路与景一路十字路口,总长度2535米。全线综合管廊内通风、消防、照明、监控、报警及排水、标识标牌等附属设备安装工程已施工调试完毕,正在等待验收。
目前该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综合管廊20条84.266公里,其中11条41公里综合管廊已投入运营。
今后,乌鲁木齐市将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和城市道路建设,稳步推进综合管廊的建设,提高城市保障供给能力和城市安全。
爱之一笔更书之,化石依然守墨池。不负主人合如是,山阴道士未应知。天津北方网讯:周公祠坐落在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始建于1890年,已有100多年历史,系纪念小站稻拓植人周盛传、周盛波兄弟所建。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建筑,不仅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更将在新时代里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周公祠占地14000平方米,其间历经三次改建,现今仅剩三座正殿保存完好。置身其中,一砖一瓦无不透露出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厚重。“十一”假期前夕,工作人员对周公祠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和维护修缮,确保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
历史上,每逢农历三月二十八和七月二十八,周边地区群众于小站稻下种和收割前会在周公祠内举行盛大的庙会,开锣演戏,商旅云集,场面非常热闹。“我们现在的庙会,依然保持着往年间唱戏的传统,同时和现在的小站镇百姓戏曲节相结合,不仅请到名家进行戏曲演出,也给百姓们提供一个表演的舞台。这种既维持着传统又进行更新的结合,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周公祠工作人员说。(津云新闻编辑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