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泉出峡奏清琴,斲器何须爨下寻。历历四时各中律,今朝听得是春音。V.1.41.12(官方)APP下载安装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
一棵竹子什么时候出笋?生长土壤是否缺水?几时竹林需要施肥?在安徽省广德市卢村乡的笄山景区,得益于数字技术赋能,这些问题有了新答案。
在笄山,万亩竹海依山傍水,竹连着山,山连着竹,这里向来是广德的“城市名片”。近年来,借助“数字乡村”建设,广德市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和乡村建设深度融合,用好“新农具”,干好“新农活”,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笄山竹海。人民网 郭昊摄
时过立冬,笄山山脚的气温渐凉流泉出峡奏清琴,斲器何须爨下寻。历历四时各中律,今朝听得是春音。,但漫山的竹林依旧一片苍翠。赶在冬笋采挖之际流泉出峡奏清琴,斲器何须爨下寻。历历四时各中律,今朝听得是春音。,这阵子,广德市再军笋业专业合作社社长顾再军,几乎天天都要去竹林转上一圈。
“今年冬笋行情好,刚上市就卖到了60元/斤,冬笋娇贵,对温度、湿度有着严格要求,水肥一体化技术和智能监测物联网感知系统的加持,不仅提高了竹林水肥利用率,还可以精准监测和调节竹笋的生长环境。”站在半山腰,说起眼前的这片竹林,老顾侃侃而谈。
老顾18岁就和竹子打起了交道流泉出峡奏清琴,斲器何须爨下寻。历历四时各中律,今朝听得是春音。,从事竹制品加工,还生产过麻将席。2012年他牵头成立笋业专业合作社,兜兜转转数十年,就没有离开过这片竹林。
他告诉记者,依托互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全程智能化、精准化管理流泉出峡奏清琴,斲器何须爨下寻。历历四时各中律,今朝听得是春音。,一改过去浇水、施肥人挑肩扛的传统劳作,大大减轻了林农的劳动强度。令他欣慰的是,和过去相比,如今的毛竹林一年四季都产笋,冬季有冬笋,春季有春笋,夏秋季节发鞭笋。
老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竹林可产鞭笋100多斤、冬笋100多斤,还有春笋和毛竹,一年下来,一亩竹林产值超过1万元。”
病虫害防治,安装杀虫灯;土壤缺肥少水,用上水肥一体化;竹林指标监测,有了探针感知;就连笋子下山,都坐上了轨道车……在笄山竹林转上一圈,看似普通的竹林,却是满满的“科技范”,数字技术的运用,为守护笄山生态、保护青山绿水提供了“智慧化”助力。
航拍笄山竹海。人民网 郭昊摄
“过去传统的竹产业几乎完全依赖人工和经验,缺乏有效的监测体系,导致优质竹资源产量不足、生产力下降、经营成本上升。”广德市林业发展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方明刚形象比喻道,有了物联网,就好比竹林来了“侦察兵”,竹林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和环境指标,足不出户就能够第一时间了如指掌。
什么是笋-竹智能监测物联网系统?就是通过各种传感器、检测节点和便携式检测设备,安装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信息采集和汇聚,形成兼具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竹子生长过程智能化监测体系。
“笄山笋好,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自然因素好,地利是土壤条件优,人和就是林农勤快肯吃苦。”在方明刚看来,之所以要研究推广物联网系统和水肥一体,要的就是锦上添花,守好笄山冬笋这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招牌。
科技赋能,让笋用林生态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闲不住的老顾又开始搞起了林下经济,专门喂养了100多只鸡和鹅。
“目前试验林只有60亩,下一步肯定要扩大规模,在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同时,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带动竹农一起致富。”话里话外,老顾心中有数,也信心满满。
流泉出峡奏清琴,斲器何须爨下寻。历历四时各中律,今朝听得是春音。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青春筑梦 建功柳梧
——中铁上海工程局柳梧铁路4标项目青年突击队用实干擦亮青春本色
机械轰鸣、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施工人员忙碌作业……在中铁上海工程局柳梧铁路4标项目的施工现场热火朝天,该项目青年突击队队员建设者坚守施工一线,确保项目如期交付。
柳梧铁路4标项目成立于2022年9月,线路全21.421千米,穿越了西山风景名胜区、金田起义遗址保护区、金田水库水源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主要工程量包含3座桥梁共计6893米、4座隧道共计9697米、10段路基共计2517米、1处站场2300米,预制架设T梁531双线孔、框架涵21座、公跨铁桥1座、无砟轨道36.486千米。项目合同额19.528亿元,总工期29个月。
柳梧铁路桂平北制梁场接受国家铁路产品生产许可证实地核查。柳梧铁路4标项目部供图
据介绍流泉出峡奏清琴,斲器何须爨下寻。历历四时各中律,今朝听得是春音。,柳梧铁路4标项目青年突击队共有队员98人,其中团员青年52人,队员平均年龄27岁。自突击队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品质柳梧,先锋锻造”的建设理念,秉持着“用实干担当,谱写青春奋斗乐章”的精神,以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求知若渴的学习态度不断攀登,以昂扬的斗志和奋进的姿态冲锋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用青春和汗水铸就了新时代“开路先锋”。
“作为项目青年突击队的一员,我一定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扎根施工一线,为项目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在项目青年职工座谈会上,青年突击队队员赵雪飞郑重表态道。
柳梧铁路项目开展“再监督”通报会。柳梧铁路4标项目部供图
流泉出峡奏清琴,斲器何须爨下寻。历历四时各中律,今朝听得是春音。表彰大会上,北京地铁12号线机电项目部负责人陈丰平代表全线设备标段参建代表进行发言(左侧发言席)
1月16日,在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组织的轨道交通2024年度开通线(段)工程建设表彰大会上,中国通号上海工程局集团一举荣获“突出贡献奖”和“优胜单位”两项荣誉称号。此外,吴泽平、陈丰平、王根标、杨军华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北京地铁12号线穿越海淀区、西城区、东城区、朝阳区,全线的20座车站几乎覆盖北三环所有重要的交通节点,在我国首都由东到西徐徐拓展延伸,被称为“地下北三环”。线路投入使用后,可提升乘客的出行效率和乘坐体验,有效缓解城市北部地区特别是北三环的地面交通压力,进一步完善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布局,为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上海工程局集团承揽北京地铁12号线全线通信、乘客信息、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备安装及五站五区间(大钟寺站至安华桥站)机电安装施工任务。2024年12月15日,北京地铁12号线顺利实现开通运营,标志着在轨道交通领域取得了又一重大成果。本次多项荣誉称号的获得体现了各方单位对上海工程局集团在项目建设中卓越表现的充分认可和轨道交通领域专业实力、工匠精神的高度肯定。
2024年12月29日,在长城杯评审会上,专家一致认为北京地铁12号线通信专业工艺精湛,通信设备安装调试精准高效,线路敷设整齐规范,信号传输安全稳定,同意通过评审。
参建人员表示,将继续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高超的施工工艺以及科学完善的组织管理,以高效运作的工作态度和优质服务,持续为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贡献中国通号的智慧和力量。(上海工程局集团孙天、李晓阳、张杨)
责任编辑:张润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