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阵雨昨还风,润弗抵其燥势攻。灵渎自来曾被祐,虔祈望鉴悯农衷。V.4.47.70-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莉君
贵州多山,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很多“丰水之地”都陷入工程性缺水窘境。以往,一口水缸、一口水窖是大山人家的必需品,装盛着一家人的生活用水,而今随着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的建设,它们已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海拔600多米的铜仁市思南县孙家坝镇,虽被乌江和清渡河环绕,但过去却是思南县有名的“四大旱乡”之首,“望着江水缺水喝”曾是当地人难以言说的苦。而如今,互联互通的“大水网”将股股清泉引到村民家门口,让山区群众告别了长途跋涉找水源挑水喝的日子。
从思南县城的乌江边沿着曲折的山路一路往上行驶,近40分钟车程后到达孙家坝镇刘家寨村上坝组,五六名村民正围在一起看管水员张命发检查水表。
得知记者是来看村里用水,79岁的村民张梓荣,小跑着去打开了自家院坝的水龙头,干净的水流随即哗哗流出,“以前挑水喝来回要5公里,干旱的时候村里9口井都没水,大家就排队守着等井冒水。”说起以前吃水的困难,张梓荣记忆犹新,“现在好了,用上了自来水,干净又稳定。”
在村民张红艳家,10年前修建的水池已被闲置,显出一丝陈旧。“以前一家人的生活生产用水全靠它,现在是用不上了。”张红艳笑着说。
受乌江河谷深切,思南县被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加之突出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的影响,江河水资源利用率仅达到39%,使用成本高,工程性缺水问题严重。
“饮水安全是人民生活的一条底线。”为满足群众对农村供水水量和水质的更高需求,2016年,思南县因县施策,围绕“建好三张网、打好生态牌”水务改革发展战略部署,利用已建和在建骨干水源工程为稳定水源,规划实施“十库、八厂、七支线、两联接”的“骨干水网”,形成覆盖全县、互联互通的“大水网”。
2019年5月,枹木寨水库下闸试蓄水,清澈的水流穿过总长度10多公里的输水渠道和隧洞,抵达位于孙家坝镇龙王山村的孙家坝水厂。同年9月,日供水2万吨的孙家坝水厂投运,汩汩水流沿着铺设好的管网,输往孙家坝镇在内的4个片区32个村。
“现在思南县20户以上自然村寨集中供水率达100%,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78.09%,全县64.75万农村人口喝上稳定、干净的自来水。”思南县水务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
毕节市威宁自治县平均海拔2200米,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特性,加上喀斯特地貌突出,水利工程不足,虽然每年降水不少,但地表留不住水,以前在冬春少雨干旱季节,村民年年“喊渴”。
为保证农村供水安全,威宁自治县将域内的60多处水库、山塘供水工程,及1200多处机井、沟渠水、溪沟水、河流、泉水和其他水源的供水工程囊括进来统筹规划,根据县域情况通过多级水泵提水,覆盖130多万农村人口。
在平均海拔超2400米的威宁自治县观风海镇勺口村,村民秦魁拧开水龙头,一股微黄、带着杂质的水流倾注在水桶里。
“这是水窖水,用来喂牛的。”看出记者的疑惑,秦魁立马小跑至院坝另外一边的水龙头,底下放个盆,拧开后,一股清亮的水流瞬间喷出,“这才是生活用水,水厂来的。”
秦魁所说的水厂坐落于观风海镇新民村海拔2520米的山顶上。2021年建成,水厂将从塘房村凉水沟组抽来的水经过一体化净水处理后,蓄在容量300立方米的水池中,沿着管网输送到5个村1600多户村民家中。
“统一供水管网拉进村里后,全村900多户村民靠水窖水生活的日子一去不返,水窖的功能也悄然改变。”勺口村党支部书记王意介绍。
水源蓄水、水厂制水、管网输水是关键的三个环节。2023年5月,我省正式启动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完建316个骨干水源工程,建成配套管网2780公里;开工建设386个水网连通和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改造管网3.54万公里。
贵州92.5%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建设大型水库投入是全国平均成本的3.2倍,小型水库投入是全国平均的1.64倍,但依旧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党的十八大至今年9月底,贵州开建骨干水源工程549座,建成393座,新增供水能力53.4亿立方米;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1.53%;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43.16%,较2020年底的20.16%翻了一番。
在记者走访过程中,全省各地的水池、水窖,已然被闲置或者他用,在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下,股股清泉正沿着输水管网送至百姓家门口,润泽黔贵大地。
前朝阵雨昨还风,润弗抵其燥势攻。灵渎自来曾被祐,虔祈望鉴悯农衷。作者:刘陵跃
9月20日,2024年“一带一路”贸易投资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以“聚焦高质量发展,共建可持续未来”为主题,来自65个国家的工商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互联互通、智能制造、低碳发展等话题展开研讨,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言献策。(9月21日《经济日报》)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不仅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加强了文明交流与互鉴,也进一步推动了民心相通,成为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实现共同繁荣的重要力量。
和谐之光,创新驱动发展引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化波澜壮阔中,中老铁路作为一条连接中国昆明和老挝万象的“智慧之光”为老挝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上,中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邀请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到“一带一路”的科技创新合作中来,与共建国家携手,在智慧城市、移动支付和跨境电商等数字经济的海洋中乘风破浪。这种合作汇聚了全球创新资源,更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和谐共鸣,编织共生共赢网络。“一带一路”倡议展现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新模式。它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目标,推动各国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同繁荣。在这幅画卷上,中国与150多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的合作文件以及3000多个合作项目,如同繁星点缀夜空,通过教育、旅游、文化项目等多层次交流,增进了政治互信和文化理解。通过中老铁路这种全方位的互联互通,中国与共建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和谐纽带,共筑区域发展桥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各国全方位多领域联通,逐步放大发展辐射效应,推动各国经济政策协调、制度机制对接,创新合作模式。中蒙和中英的合作案例表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不同发展阶段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改善教育和医疗条件,让更多人分享到全球化的红利。
随着中老铁路的延伸,我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脉动,一种跨越国界的合作精神。随着列车的飞驰,我们看到了贸易额的增长,看到了旅游业的繁荣,看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我们站在中老铁路的站台上,眺望远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列车的来来往往,更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未来。
一审:叶力
二审:汤馥铭
三审:喻丹
前朝阵雨昨还风,润弗抵其燥势攻。灵渎自来曾被祐,虔祈望鉴悯农衷。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近年来,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政局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五社联动融合发展新路径”,围绕人民群众遇事找谁帮、谁来帮、帮什么、怎么帮等问题,定位谋篇、创新举措,聚焦“一老一小”“一弱一残”服务对象,逐步形成了以党建为引领、社工站为抓手,托底保障民生,满足居民群众多方面服务需求,切实变成群众身边的“幸福站”。
公益资源的“聚集站”。自2023年以来,全县16个乡(镇)全覆盖运行以来,在入户探访、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做好需求清单的梳理、汇总、分析、定期组织社工和志愿者开展各项服务活动。为推动“五社联动”力量有机融合前朝阵雨昨还风,润弗抵其燥势攻。灵渎自来曾被祐,虔祈望鉴悯农衷。,协调发力,链接1个潜在资源,招募本土志愿者60名,服务覆盖村屯90个,发展培育村干3人。
社会救助的“加油站”。社工站以各村屯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如金钟山乡社工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有两户困境居民,缺少抵御寒冬的换洗衣物和棉被。考虑到寒潮即将来临,为帮助他们温暖安全过冬,金钟山乡社工站积极发挥资源链接者和统筹者的作用,立即对接爱心企业为老人送来温暖。
民族善结的“团结站”。打造“民族善结”服务品牌推进易安点民族团结大发展格局。鹤城新区社工站紧紧围绕“民族善结”社工工作要求,注重民族融合倡导及拓宽服务对象受众人群,扎实推进“五社三站”建设,目前在鹤城已逐渐形成“社工朋友圈”,服务对象都认识了社工、知道了社工站、明白了社工服务,且服务圈子正在逐步扩大,鹤城新区的民族团结氛围更加浓厚。鹤城新区王大爷乐呵呵的称赞:“以前我们没有社工站,也不懂社工站有什么作用,现在社工站建设完成了,我们有事都爱先找社工站。”社工站正逐步成为鹤城新区人民新的精神港湾。
社会组织的“孵化站”。党建引领,以社工专业人才建设为核心,以专业培训与督导为保障,创建符合县情实际的社工组织孵化站,以现有的16名乡(镇)本土社工为人才基础,把社工站打造成有效落实党和政府爱民惠民政策、为民服务的牢固阵地,不断提升基层民政业务服务质量和水平。(杨行香 李顺伦)